追问到底 | Q1:有逼真的场景才是“真游戏”吗?

原创 2020-07-20  6080

本文系安吉幼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转自安吉幼教网站(www.ajplaychina.com)”。

undefined


2020年6月30日,在浙江省教育厅主办下,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特殊的时光 不一样的陪伴”浙江省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之“如何实践‘真游戏’教研”如期举行。


本次教研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围绕“什么是‘真游戏’”“如何实践‘真游戏’”展开。浙江省内第一、二批“安吉游戏”实践园教师和安吉幼儿园园长、老师深度对话与专家的精彩点评,将“真游戏”的内涵与实践中的误区一一揭开。


持续3个半小时的在线直播,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共8.1万人次观看。


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将依次与大家分享本次教研的三个议题:

Q1:有逼真的场景才是真游戏吗?

Q2:规则游戏是真游戏吗?

Q3:教师介入游戏后还是真游戏吗?


Q1

有逼真的场景

才是真游戏吗?

在这些高度模仿生活场景的(如必胜客、医院、野战等)环境中游戏是 “真游戏”吗?

undefined
undefined


教师讨论

浙江省第一、二批实践园老师们都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们认为真游戏应是幼儿自由、自主、自选的游戏,但图片中的游戏真不真呢?她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1

真游戏的环境和角色不应该按照老师的预想创设,尤其不能不允许孩子改变环境和角色。男孩在区角里扮演的医生百无聊赖却不能离开的状态,是幼儿被限制了游戏地点和角色,不能自主选择的假游戏状态。

2

真游戏中即使用真实的材料,如砖块、木头,孩子也一定会玩出自己的玩法。例如,第二批实践园的老师回忆起她们幼儿园里,孩子们自主运用各类木块、砖块,表现出做饭/拿快递/搭灶头等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

undefined


安吉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怎么看呢?


安吉县报福镇中心幼儿园的戴艺园长针对前面预设好场景规则的医生游戏,分享了一段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使用麻将、小木块等扮理发师给小朋友们理发的游戏视频。


幼儿不需要逼真的道具就能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利用自己的想象玩出各种各样的游戏。反之,有了逼真的材料,是不是反而会限制了孩子们联系生活经验的可能性。不然,为什么越逼真的越玩不起来呢?


此处为视频

安吉县报福镇中心幼儿园 游戏视频


随后,安吉县紫梅幼儿园钱敏园长也在连麦中强调:真游戏中孩子们对材料的想象替代非常丰富。正因为孩子们享受了自发自主的决定权,游戏的角色定位、情节不断变换,材料的功能也随之变化,所以教师不可能预设和规定一套完整的情境和道具。



专家点评

undefined

华东师范大学 华爱华教授



几番精彩讨论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进行了在线点评。


华教授指出,此次教研中所讨论的照片视频如“砌墙”“强渡大渡河”等,由于缺乏游戏前后的完整过程和幼儿行为的细节,因此无法判断其是否是“真游戏”。

undefined


但是,华教授强调了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的特征,引领园长、教师再次思考和辨别身边类似游戏中的“真”和“假”。

什么是游戏:

游戏是完全由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在目标控制,具有内在动机性的活动;

游戏是游戏者自主,选择自由度很高的活动;

游戏是一种注重过程体验,不在意结果如何的活动。


真游戏中“真”,是指孩子们可以玩自己想玩的游戏,有自愿、自觉、自由、自主的选择,体验到真玩的感觉,不受外在目标和期待的约束,可以尽情享受自由和愉悦。


以拍球为例,拍皮球是不是游戏呢?判断是或否,一定要看孩子的表现。如果要按照老师的规定:必须拍出多少个,必须左右手交替拍,这便不是游戏,而是老师控制下一种技能练习。如果是幼儿自己想拍球,并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那它就是游戏。

游戏是表现儿童已有经验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活动;

游戏是假想的、非正式的,是一种不受评价制约的活动。

正因为游戏是虚构的、不是正式的学习或工作,幼儿才可以游戏中放松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基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自由发挥想象,教师才得以有机会观察和了解幼儿真实的游戏兴趣、经验及发展水平。


以戴园长提供的蔡医生游戏为例,幼儿并没有反映去医院看病的整个流程:挂号、拿病例卡、就诊、取药等,而是反复操作如何打针、如何抽血。这是因为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往往是对自己有意义且印象最为深刻的内容,而非完整的流程、标准的规则。


再比如,在戴园长分享的理发游戏视频中,大家都被孩子高度还原的理发行为所震惊。逼真的游戏行为反映了什么?就是清晰的角色认识能力。幼儿在自发的角色游戏中的表现,直接反映了其角色认知能力,如不同角色会有何种行为对话等等。随着游戏水平提高,幼儿对角色认知会越来越清晰。相应地,他们在游戏中反映的行为也会更加逼真。


因此,在老师导演的、高控制的“假游戏”中,如若游戏角色、游戏情节、游戏目标都被教师设计,那么“游戏”就会变成“演戏”。当孩子在老师所布置的逼真环境中游戏,由于他们的想象与自主发挥已经受到限制,教师将无法通过游戏了解孩子的游戏活动真实地处于何种水平,也就无法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个体差异。


PS:不妨用这次教研的精华,去看看自己在班内、外出观摩时拍摄的游戏视频中,幼儿的状态。在反思中,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附华老师教研视频片段:

此处为视频



 - 未完待续 - 



undefined

 如何获取“真游戏教研”完整回放视频 

1.点击下方回放链接观看:

https://h5.dingtalk.com/circle/healthCheckin.html?corpId=ding9bf92cff0e25361c488095855fe22412&c29d0f1b-=97379f31-&share_from=wechat&from=singlemessage#/


2.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undefined


undefined





相关推荐



2020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 | 追问到底Q2 规则游戏是“真游戏”吗?


2020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 | 追问到底Q3 教师介入游戏后还是“真游戏”吗?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给好友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给好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