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系列报道:“安吉游戏”为什么能成功

转载 2016-11-10  8381 中国教育报

如需转载本文,请标注文章作者。

浙江安吉学前教育

探索启示录(下)

undefined


在被誉为“中国竹乡”的安吉,一场大雨过后,可以看见竹笋破土冒尖,听到竹子拔节时“哔哔剥剥”的声响。几厘米的幼笋,一天之内可以高过姚明;短短几个月,能长到20米。它们为何能成片成林迅速生长?这里的农民告诉记者:“地下的竹鞭(竹子的根系)又密又大,可了不得!”


今天的“安吉游戏”,就像我们看到的竹林,只是地上的结果。它产生涉及的自然生态环境、政治文化传统、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等,恰恰是它生长所依的“竹鞭”。


在改革探路的15年中,安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获得发展的可能。而在中国大部分幼儿园正在面临生存问题、小部分幼儿园在探索发展问题的当下,不论是学习、借鉴“安吉游戏”,还是研究、发展“安吉游戏”,如果不了解它产生的教育生态环境,便不能理解,所有的效仿只是断章取义,所有的发展也只能是无本之木。



“安吉游戏”的玩法取法自然


大自然中宝贵的资源,成为“安吉游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每一种教育模式的诞生与发展,都有其必然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点上,“安吉游戏”体现得更为深刻。


发端于黄浦江源头的西苕溪,是安吉的母亲河,她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便是溪旁茂盛的竹林。一根根竹子关乎安吉的衣食住行用:竹的笋可即食、可晒干储食,竹的竿可制地板、凉席、坐垫、脚手架,竹的梢和鞭可做工艺品、文体用品,就连废料竹粉也可做成竹炭、竹板,被广泛应用在家纺、服装等领域。


丰富的自然环境,让安吉的学前教育在面临投入不足的困境时,想到了取法自然——给孩子们提供真实的、低结构的、丰富多彩的自然之物,作为游戏材料。他们利用遍地的竹子制成梯子、秋千、桌椅,搭建茅屋、瞭望台;利用丰富的木材,切割、打磨成造型简单的大型建构积木、原生态的跷跷板、平衡木;利用丰富的沙土资源、水利资源,建成沙池、水池、泥池。


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副教授、著名玩具设计师卡斯·何曼来到安吉后十分赞叹:“他们所运用的材料,并不花哨华丽,能在幼儿园之外的任何地方找到。孩子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去做任何想象的东西,比如从搭建一座堡垒到摆出一条龙。”


在竹林中长大的安吉孩子,从小便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游戏、充满挑战,而决定如何获取、使用、改造这些自然宝物的人是自己。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说:“‘安吉游戏’罕见的规模、丰富的内容、鲜活的场面、既乡土又现代的实践形态,其每一个园、哪怕是小小村园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充满乡土情趣、各具特色、生态环保的游戏环境。”

undefined

安吉县机关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安吉平衡架”上做游戏

中国教育报记者 常晶 摄



“安吉游戏”的教材来自生活


“不用远离孩子的教材而教”,安吉的教育是在生活中、孩子的世界里生发出来的,“课程创设是最艰难的事,当开展预设主题活动时,我的心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组织不好,怕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不够。失去了教材、教学参考,我就像无头苍蝇。”这是安吉高禹幼儿园教师郑梅曾经的难题。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郑梅写的一则教育笔记:


今天,自然角投放了3只小乌龟,孩子们发现后弯着腰,将小脸凑近观察,开心地说:“好可爱啊!”

看着孩子们对乌龟这么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开展了“乌龟的秘密”谈话活动。“老师,我想知道乌龟贝壳上为什么有花纹”“我想知道乌龟的贝壳为什么这么硬”“我想知道乌龟喜欢吃什么”……问题一经提出,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乌龟喜欢吃肉”“乌龟喜欢吃小鱼”“我刚刚看见那只小乌龟的肚子下面有花纹,我家里有只乌龟好像是没有花纹的”“我知道‘女乌龟’背上是白色的”……

听完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他们已经对乌龟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有所了解了。接下来带着孩子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乌龟的世界,第一个生成的活动是“乌龟家族”。国庆假期里,我给孩子们的任务是搜集“乌龟家族”的资料,期待孩子们能够收获惊喜发现……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郑梅及时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追随孩子的脚步随即创设出课程。“重新认识‘安吉游戏’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时,我发现孩子是课程的发起者,只要把孩子们感兴趣的点串联起来,支持和陪伴孩子们一起发现和认知周围生活中的一切。其实课程就在身边,既看得见又摸得到。”如今的郑梅,已然变成了一个研究者。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个体生活履历经验的重组。“我们的改革,不用远离孩子的教材而教,而是自觉地利用儿童原生态的生活经验,甚至部分保留儿童原生态的生活,由此衍生出游戏课程。”“安吉游戏”的创造者程学琴介绍说。


在这种教育自觉、游戏信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师的“教”便不再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关照儿童个体的生活经验。所以,“安吉游戏”的整个教育过程,儿童看似“信马由缰”,实则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其实已经远远高于儿童的原生态生活。


“尽管由于条件限制,有些老师未必能够深刻地理解,但他们都坚定地尝试并落实这一观念,这本身需要勇气来战胜传统观念和教育的保守性与惰性。”程学琴补充说。


“安吉游戏”的环境植根于美丽乡村


幼儿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与安吉政治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互助互利的良性发展模式。幼儿的成长,环境是另一位教师。安吉县28所幼儿园和103个办学点,镶嵌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景色中。风景装饰了孩子的幼儿园,孩子的欢笑也点亮了美丽的乡村。


石鹰村坐落在安吉、余杭、德清三角地带的山谷里,四周环山,一条时宽时窄的河流从山上流下,穿过整个村庄。随着经济发展,村里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只有少数留守儿童仍在大山中。


记者在石鹰村看到一栋“别墅”,它依山就势,采用仿古式一层建筑,黄墙林立,绿柱支撑,灰瓦盖顶,与背靠的天目山、竹海相融合。“这是我们的村教学点石鹰村幼儿园,这里只有4名幼儿。”程学琴介绍说。


幼儿园里,沙坑、三轮车、自行车、自制的跷跷板,琳琅满目,宽敞的教室、整洁的盥洗室、现代厨具齐全的厨房一应俱全,墙体上孩子们的涂鸦极其自然地装饰了风景。村书记说:“只要有一个孩子还留在山里,我们就要办好幼儿园,让山里孩子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


安吉县报福镇幼儿园的滑坡、丛林、杠杆、地道、小迷宫、地下管道,全是由镇党委书记高学兵亲自设计画图、采购材料、监工完成的。相比我们印象中的镇党委书记,高学兵对于幼儿教育显现出极大的情怀。他告诉记者,造幼儿园、修公路、建医院,是老百姓受益面最大的事情。2014年和2015年,镇里投入2000万元用于幼儿园建设,200名幼儿占有1.3万平方米的教育用地。


一直以来,全国各地幼教人求着政府领导关注支持,在这里却是“村里主动来找园长,问需要给幼儿园建点什么”。是什么让他们的关系逆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3年,浙江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的标准,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整治村庄,建设示范村。安吉县也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


“落实村村优美,幼儿园不就是村里的文化风景吗?实现人人幸福,孩子有好的公办园,天天开心地生活,家庭才会幸福!”安吉县教育局负责人这样认为。


“在政府征询、制定考核奖励标准时,县教育局把建设农村标准化幼儿园作为评比美丽乡村的评估标准之一,建议赋予1.5分的权重。这条建议后被成功采纳。”程学琴回忆说。要知道,在考核中,前后两名的差距不过零点零几分。于是,1.5分,成功撬动了村庄建设幼儿园的积极性。 


此外,安吉县政府通过多种机制,凝聚合力,助推县域所有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从2010年开始,安吉通过乡镇、教育局“双渠道”补助的方式,累计投入经费2500余万元,完成了农村幼儿园的游戏场地改造和游戏材料的配备、更新。2014年起,县政府又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安吉游戏”的实践研究。


在李季湄看来,比起一般意义上的家、园、社区的合作,“安吉游戏”模式更深刻、更富于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它是一个政府把幼教改革植根于社区、乡村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让幼教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模式,“这决不仅仅是一场幼教人的独角戏”。


“作为一个县域的幼儿园课程实践,‘安吉游戏’的探索与创新,对于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专业化建设与科学推进,无疑具有标杆式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丁海东如此评价“安吉游戏”的意义。

在一个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儿童游戏的地方,“安吉游戏”和其背后的学前教育理念,其实已经超越了教育本身的价值。




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报

作者 | 中国教育报记者 常晶


-   E N D   -




相关推荐


中国教育报系列报道:向“安吉游戏”学什么

中国教育报系列报道:“安吉游戏”为何能走向世界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给好友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给好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