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上的安吉游戏】华爱华 l 我所认识的“安吉游戏”

转载 2019-05-30  19008 华爱华

如需转载本文,请标注文章作者


【编者按】2019,大庆之年。我们既要在幼教改革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中总结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又要明确下一步奋斗的路径与方向,继续前行,深化改革。


带着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的觉悟,我们可以从安吉游戏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安吉幼教人坚定不移“去小学化”的做法以及安吉当地政府积极主导、立破并举的大胆改革中,汲取幼教改革开放的勇气和智慧。





undefined

华爱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学前教育系主任,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游戏理论、幼儿心理学等。负责的研究项目有“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研究”等。主要著作:《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化与造化的智慧》《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译著)等。






一、为什么是“安吉游戏”


游戏就是游戏,在任何地方都是游戏,在游戏前加上一个地名,难道是指当地文化所特有的游戏?“安吉游戏”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在安吉开展的游戏就是任何地方都能开展的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叫“安吉游戏”呢?


undefined


我最早接触安吉的幼儿园游戏是在2012年,那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专委会年会的观摩现场。第一次看到安吉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着实让我震撼,令我欣喜。让我震撼是因为我还从未在任何一所幼儿园看到过如此酣畅自由的游戏场景,也很少看到幼儿有如此超水平发挥的游戏表现;令我欣喜是因为这正是我研究幼儿园游戏以来所孜孜以求的境界,没想到在这里成为现实。多年来,我已经看到太多为创设游戏环境所累的教师,以及活动区游戏中被动无奈的幼儿。我深感忧虑的是:如果教师因为组织和开展游戏而忙得心身疲惫,幼儿因为做教师所要求的游戏而失去了玩的自由,那么幼儿园里开展的游戏一定出了问题,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也很难让教师从心底接受。因为我听到很多教师对游戏的抱怨,认为开展游戏不如上课来得容易,认为游戏中学习不如直接教学来得有效。


为了解安吉的幼教人是如何做到的,也为呵护这一我心中理想的幼儿园课程的境界,我走进安吉的幼儿园游戏现场。开始,只是称其为安吉的幼儿园游戏,它没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但我预见了在安吉开展的这种游戏将会带来的前景:一是它对安吉幼儿园课程内涵的自身发展,二是安吉的幼儿园游戏对我国幼教的影响力,因此应当有一个名称。但安吉幼教人却朴实地认为,这就是我们安吉的幼儿园正在开展的游戏,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名称来修饰。


安吉的幼儿园游戏很快便享誉国内,扬名海外。在这之前,似乎没有见到过安吉幼教人自己标榜提炼的宣传介绍,看到的都是参访者充满感慨的视频、图片和报道。可见,从安吉的游戏到成为“安吉游戏”,不是被一大堆高大上的词汇包装出来的,而是人们无数次眼见为实、口耳相传的结果。为了坚持、传承和发展这一改革的成果,也为了供他人借鉴而介绍自己,安吉的幼儿园课程才就顺势命名“安吉游戏”,在2014年申报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时,正式使用了“安吉游戏”这一专用名称。


这些年,我是带着对儿童游戏的崇拜,带着游戏即学习的信念,走进安吉得以求证,我要在安吉研究游戏,要研究“安吉游戏”。因为这里有最为本真、最为自然的儿童游戏,我相信这样的游戏能为我对幼童成长的理解找到证据,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在我国实践的可行性找到依据。




二、“安吉游戏”是怎么产生的


与很多改革实践不同的是,“安吉游戏”不是先申报了课题再进行研究的项目成果,而是在十多年踏踏实实的反思性实践中水到渠成的结果。


undefined


安吉幼教的十几年改革实践,经历了“无游戏”“假游戏”“真游戏”三个阶段。“无游戏”阶段即大量民办园、小学附设学前班为主流的“小学化”阶段,改革就是从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开始起步,当政府主导了县域内所有的幼儿园教育以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法规性文件便得以顺利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成为安吉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反思、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最初的反思,针对的是幼儿园“无游戏”的状况,安吉幼教人发现,由于经费紧缺,幼儿园无力大量购置游戏材料。反思的结果:开始了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低成本游戏材料的实践探究,解决幼儿没有东西玩的实际问题。他们收集了民间玩具的创意玩法及制作方法,开发了丰富的竹制玩具及其多种类型的游戏材料。这一实践成果曾在全国性幼教大会的现场交流中获得高度赞誉,开发的玩教具也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多个奖项。但是,踏实的安吉幼教人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自己清楚,别人看到的实则是被开发的游戏材料和现场展示中的游戏表演,实际上这个阶段注重了玩具的开发,却忽略了玩具的充分利用,即幼儿有东西玩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玩。


再次的反思,针对的是玩教具材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安吉幼教人发现开发的玩具材料与儿童的学习、发展脱节,原因在于教学观没有真正转变,教师认为增加了玩游戏的时间,就意味着浪费了学知识的时间。反思的结果: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走廊、教室、门厅等室内环境来创设活动区,将教师制作的玩具和材料投放到活动区,并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材料的投放层次,把对幼儿的说教转化成活动区的行为规则,通过图示、照片为幼儿明示活动区使用玩具材料的步骤,让幼儿按步骤进行操作学习,并通过标牌、服装暗示来进行游戏角色的分配等等。这一实践的成果又一次成了安吉幼教人的骄傲,他们成为了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县。如果说室内活动区环境创设显示的是教师的巧手能工,那么可以说安吉已经做到了极致(可从安吉当时留下的环境照片中证实)。但是这一光环并未使安吉幼教人忘乎所以,他们发现,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与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致。


第三次反思,针对的是教师辛苦创设的环境没有带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什么那些最费心力创设的区角总是吸引不了幼儿。他们发现,问题的原因是活动区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为关注儿童的学习结果,由于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暗示性、规定性过强,致使游戏性过弱,使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们意识到,这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反思的结果:一场从材料控制幼儿,到幼儿控制材料的游戏放权实践研究正式启动,他们解放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了户外场地,解决了室内人多地方小、难以开展游戏的困境。户外不再局限于是早操和体育运动的场所,而是各类游戏,包括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的综合游戏场。他们发现,把玩什么、怎么玩、与谁一起玩的权利彻底还给幼儿以后,幼儿那种快乐的情绪与认真的态度,远比先前教师控制下的游戏要强得多。同时,在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中,教师发现了幼儿巨大的学习潜力,自觉地从对幼儿的管控转向对幼儿行为的理解和欣赏,教育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从而理解了幼儿游戏权利的实际内涵,理解了教师控制的“假游戏”与幼儿真正自主的“真游戏”的区别。至此,教师开始学习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并以游戏中幼儿自发学习的大量案例,一方面向家长证明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也为教师基于幼儿经验的有效教学寻找契机。


可见,“安吉游戏”是安吉幼教人在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结果。



三、“安吉游戏”的精神是什么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学‘安吉游戏’,就是学习‘安吉游戏’的精神,而不是‘学安吉游戏’的形式”。我不知道他们所指的“安吉游戏”精神是什么,但我确实看到很多地方的户外游戏与“安吉游戏”形似而神不似,更多地方的所谓自主游戏更是形神都不似,恐怕这里的所谓“神”就是“安吉游戏的精神”吧。我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就是游戏中的幼儿表现,即幼儿在游戏中突破常规的创造力,幼儿游戏行为反映出超越日常水平的发挥,也就是游戏中有多少能让你惊呼的“哇时刻”。


走进安吉的幼儿园最令我们震撼的就是孩子们的游戏力,包括同伴协商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创造新玩法的能力、高难度的运动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自主与自律、专注与坚持等学习品质,整理和自理方面的良好习惯等。这些我们所追求的课程目标,在安吉的孩子们身上体现得如此充分,以至于我每次到游戏现场,都能捕捉到许多精彩的瞬间,都能为我关于游戏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收获有价值的案例。虽然我也经常听到其他幼儿园教师用这些词汇描述他们的幼儿,但就我所及的幼儿园,幼儿的这些表现总不如安吉孩子体现得那样淋漓尽致。这促使我进一步审视“安吉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实施,得到的结果则是对孩子的“信任和放手”,在老师们看来,孩子的水平是他们自己玩出来的。


undefined


可见,当教师带着很多期待去观照游戏,就会限定幼儿的玩法来实现教师想要的结果,当教师带着许多顾虑去关注游戏,就会规范幼儿的玩法来避免教师担心的后果,于是游戏中的教师就会在引导和管理中忙忙碌碌,游戏中的幼儿就会在有限的自主中按部就班。而安吉的教师真是心大,他们把游戏的权利彻底还给了幼儿,没有了教师煞费苦心的设计,结果幼儿的发展反而大大超出了教师的预期,这使她们看清了什么才是幼儿的“真游戏”,理解了真游戏中才有真学习,才能带来真发展。


关于这个“真”字,我由衷佩服的是安吉幼教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反思与引领,程学琴科长在面对赞誉的时候,却能冷静思考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基层行政管理者,她既要带领一线园长教师应对上面的检查、评估和各种参赛,又要亲临一线去检查、评估和组织赛事,她发现了其中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虚假和浮夸。她告诉我,老师们在自制玩教具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远不如三等奖的作品更受幼儿欢迎,而那些不可能送去展评的原始材料比获奖作品更受幼儿欢迎,对幼儿发展起到的作用也更大。她还告诉我,当她还是一名教研员时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获得了省市各类评比的一等奖,但这些“临时打造”的课对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并无太大意义。所以,当她发现教师在应付她的检查评估中表现出虚假行为时,她不责怪教师却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什么促使教师为应对检查而大搞形式主义?为什么教师为幼儿游戏辛苦设计的环境,而幼儿却没有玩的乐趣?于是,才有了这场去形式、去功利的“真游戏革命”。


因此,要问“安吉游戏”的精神是什么,在我看来,那就是这个“真”字。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体验是,在联合国儿基会组织的连续三次安吉游戏培训中,要求户外游戏、半日活动、游戏生成的教学、教研活动、家长会等任何一种活动都全面开放。这些开放的活动无一进行过功利性的排练、形式上的包装,着实让大家感受到一种质朴和真实。


四、“安吉游戏”仅仅是游戏吗


有人在观摩了安吉的游戏后问:“游戏做得很好,但你们的课程在哪里?”对这一问题,安吉幼教人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把一日生活都作为课程来对待了,难道一日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游戏还不是课程吗?”确实,安吉的教师正是用课程的五大领域去观察游戏中的幼儿学习。他们发现,就《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所呈现的领域目标和行为例举来看,游戏承载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


其实,课程的内涵定义有多种解释,而幼儿园教育秉承的是大课程观,即一切被有目的地用以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都可作为课程的资源或载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日生活皆课程”成为幼儿园实施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于是,有学者更正了上述问法,“游戏做得很好,但你们的教学在哪里”,这下问到了点子上了。


undefined


安吉与国内所有的幼儿园一样,一日生活安排中除了幼儿的游戏以外,也有教师的教学等其他活动。最初,教学的素材用的是省内审定过的一套教材,只是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把备课、听课、评课的教研重点转向了游戏,从发现游戏中孩子的精彩表现,到研读这些精彩背后所反映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研究游戏中的学习生长点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链接。他们发现,过去课堂上费心教的很多内容,幼儿在游戏中轻而易举就能自己获得,于是删掉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从选择性地使用部分教材内容到完全抛弃教材,体现了对“幼儿是一个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的逐步认同过程。然而,抛弃教材并不是抛弃教学,而是教学的素材来自幼儿的游戏,每天游戏后的分享交流就成为生成的教学,而幼儿在游戏中持续探索的问题,成为游戏后持续交流讨论的话题,逐步呈现在墙上,形成了“安吉游戏”特有的主题墙。此外,教学还渗透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幼儿每天所作的各种“记录”(植物生长、气候变化、阅读、游戏故事)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对幼儿记录的记录(将幼儿的各种图符转换成文字)中,反映了他们对幼儿的观察、倾听与对话。


“安吉游戏”正是从户外游戏研究开始,逐步将游戏的自由精神(如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规则自律)向室内活动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且教师的成长和家长的参与紧随其中,形成了基于游戏的课程。因此,“安吉游戏”已不仅仅是游戏,而是完整的课程。与其他预先设计课程方案再付诸实施的幼儿园课程不同,安吉的游戏课程是全体幼教人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设和形成的。可以说,至今为止这一课程还在不断地完善中。


“安吉游戏”是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孕育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它与我国各地的学前教育一样,循着中国幼教的改革方向一路走来,有着相似的经历,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以及类似的专业基础,不一样的是她们执着于一个信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在坚持中不断反思自己走过的路,终于在探索中尝到了甜头,对游戏中的师幼共同成长有了切身的体会。由于去掉了功利思想、形式主义,便不再跟风,不再作秀,不再人云亦云,教师一身轻松,反而对课程的领导力越来越强,让学前教育回归了本真。所以,相比国外的各种幼教课程模式,“安吉游戏”对我国幼教的借鉴学习具有很强的本土适应性。




undefined



文章来源 | “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

原文已发表在《学前教育》幼教版2019年第5期



-   E N D   -




相关推荐


【改革路上的安吉游戏】李季湄 l 学习安吉,深化改革

【改革路上的安吉游戏】程学琴 l 源起与发展:一场深刻的儿童游戏革命

【改革路上的安吉游戏】程学琴 l 我所经历的安吉县学前教育事业改革

【改革路上的安吉游戏】安吉的园长 l 基于“安吉游戏”理念的幼儿园环境变迁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给好友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给好友

热门推荐